1.webp (1)_副本.jpg
2021年09月08日   第215期
戴恒勤铜陵市
藏在军功章里的故事,他都知道
戴恒勤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抗战英雄戴安澜的侄儿。2009年退休后,他带着265枚沉甸甸的军功章走进学校、社区、部队,开展革命传统故事宣讲活动400余场次,很多老兵慕名而来捐赠自己的军功章,将一段段革命故事星火相传。戴恒勤连续11年自费给特教学校和农村学校捐赠图书2000余册、书包600多个。2021年7月当选“中国好人”

      “这是一枚广西昆仑关战役的军功章,是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生前的奖章之一。”正在讲述这枚军功章故事的老人,名叫戴恒勤,是安徽省铜陵市官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宣讲员。

    戴恒勤讲述军功章的故事。

      戴恒勤是一名退伍老兵,2009年退休后,他背着沉甸甸的军功章走进学校、社区、部队,开展国防教育和革命故事宣讲活动。

      每到一处,他都穿着军装,胸挂军功章,挺直腰板,讲述每一枚军功章的故事。他说:“世人不应忘记每一枚军功章的记忆,要让孩子们铭记历史。”

      军功章里的回忆

      戴恒勤是抗日名将戴安澜的堂侄,曾获赠戴安澜将军的一顶军帽,和参与广西昆仑关战役的军功章。受戴安澜将军的影响,戴恒勤一心想报效祖国。

      1968年,戴恒勤参军入伍,被分配到西藏军区后勤部,成为了一名汽车兵,他将8年青春奉献给了祖国边防。

      由于表现突出,戴恒勤参军第一年就被西藏军区后勤部评为“学雷锋积极分子”,并先后于1971年、1975年两次在部队荣立三等功。捧着这些军功章,戴恒勤激动万分,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与温暖。

      此后,戴恒勤开始用心收集军功章。从抗日战争、三大战役、抗美援朝,到近现代各类军功章。对戴恒勤来说,军功章不仅是对个人的认证,更是党和祖国每段历史的珍贵回忆。

    戴恒勤获得的军功章。图片来源:文明铜陵

      2009年,戴恒勤退休,他戴着军功章第一时间积极主动到社区报道,要求参加公益事业发挥余热。

      从此,他开始担任社区义务宣讲员,先后担任铜陵市关工委、铜官区关工委、市光荣院“五老”报告团成员,义务宣讲革命传统故事400余场次,受众达8万余人。

    戴恒勤向孩子们讲述抗日战争和军功章的故事。图片来源:铜陵文明网

      讲着讲着,戴恒勤背上的军功章越来越沉。很多人在媒体上看到戴恒勤老人的宣讲故事后,主动把自己的军功章赠送给他。

      如今,戴恒勤收集各类军功章265枚,无数人被戴恒勤的故事所感动,愿意和他一起让这些军功章的故事流传下去。

      退伍老兵的坚守

      戴恒勤一直不忘自己曾经是一名军人,退伍后他做好事的热情毫不退温。

      2001年,铜陵市教育系统开展认领帮助困难家庭活动,戴恒勤主动认领并帮助一名叫田甜的孩子。从初一到初三,他一直给予经济帮助,解决孩子的后顾之忧,帮助她完成初中学业。

      戴恒勤还一直从事义务优抚协理员工作,他以自己也是一名优抚对象作为突破口,与那些优抚对象拉拉家常,回忆过去当兵的日子。

      渐渐地,大家认识了他,并认可了他。“我们大家都有共同的语言,相互聊天,一起参加活动,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戴恒勤说。

    戴恒勤(左三)和优抚协理员们走访看望抗美援朝老复员军人。图片来源:铜陵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抗美援朝老兵丁玉庆,由于长期患病花费了大量的医疗费,造成了家庭生活困难。

      戴恒勤知道后,第一时间帮助丁玉庆,积极主动向有关部门反映,上下奔波,一边帮助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一边在医院看护,最终帮助解决了困难问题。

      七旬党员的初心

      作为一名老党员,戴恒勤一直坚持参与各项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坚守着初心与使命。

      去学校宣讲时,戴恒勤看到许多留守儿童缺少学习用品,于是用自己的退休金和伤残补助购买书包和图书送给他们。

    戴恒勤和志愿者向孩子们赠送了“爱心包”。图片来源:铜陵文明网

      戴恒勤还常年组织支部老党员和志愿者参加学习和组织活动,义务上街巡查劝导,铲除楼道小广告。每年的寒暑假、节假日、周末,他还要去社区网吧进行巡查,严防未成年人上网。十几本厚厚的巡查记录,见证着他巡查的每一个步伐。

      疫情期间,戴恒勤和社区志愿者们一起在小区值守70多天,每天拎着喇叭巡逻,为身体不便的老人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张贴疫情信息,发放倡议书,他还第一时间向疫情严重地区捐款2000元。小区居民向他表示感谢时,他笑呵呵地说:“我是一名党员,这是我应该做的。”

    戴恒勤在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值守工作。图片来源:文明铜陵

      从青春到花甲,从部队到地方,戴恒勤用行动诠释自己作为党员、退伍军人的初心。岁月的痕迹镌刻在他的身上,仿佛他就是这样一枚闪闪发光、永不褪色的军功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