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webp_副本.jpg
2021年10月12日   第225期
汪桂月铜陵市
追赶校车的老人
为了圆孙女的读书梦,从上小学到上初中,汪桂月每天背着患有脑瘫的孙女陪她去上学,贴身照顾,成为孙女最有力的“靠山”。2021年5月,汪桂月入选“中国好人”。

      天色未亮,一个佝偻的身影闯入夜幕。她把轮椅上的少女送上肩头,再缓缓地挪动脚步背上校车。

      她叫汪桂月,今年66岁,安徽省铜陵市钟鸣镇人。趴在她背上的女孩婷婷(化名),是她的孙女。

      祖孙俩趁着夜色追赶校车,已有八年。

    等待校车的汪桂月祖孙俩。图片来源:铜陵日报

      “背到我背不动为止”

      凌晨4点,生火、煮粥,汪桂月熟练地在灶台边打转,为一家人准备早餐。

      另一间屋里,儿媳帮婷婷做着康复训练,这是对抗肌肉萎缩的最佳方式。从腿部到手部,接着活动脚趾、拉伸膝盖。整套训练要一个多小时,也是婷婷每天的必修课。

      早上6点,校车会经过汪桂月家附近的停靠点。连接汪桂月家和停靠点的,是一条窄窄的乡间小路。汪桂月一边打着手电,一边小心地推着轮椅。校车渐近,投来橘色光束,汪桂月将孙女从轮椅里抱上肩头,背上校车。

    汪桂月背着孙女上校车。图片来源:大米Video

      对于身高刚过一米四、年近七旬的汪桂月来说,背起孙女并不轻松。但是,这个家只有她能扛起这份责任。汪桂月的儿子在外打工,一家人都指望他来养活。老宅里只剩下自己、老伴和儿媳。老伴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儿媳身体一直不好。

      “你觉得自己还能背多久?”

      “背到我背不动为止。”汪桂月说。

    汪桂月说:“(孙女)念到哪里,我就送到哪里。” 图片来源:大米Video

      “砸锅卖铁也要救她”

      2006年,伴着一声啼哭,婷婷来到人间。不幸的是,仅三个月后,她被诊断出患有痉挛性脑瘫。

      医生说,这种病很难医治,完全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汪桂月听不懂那些医学名词,也不会计算治愈概率。她只知道,“无论如何,砸锅卖铁也要救孩子!”

      铜陵、武汉、上海……没出过远门的她和儿子、儿媳四处奔走,只为给孩子在夹缝中找到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家人等待的奇迹终于出现。在武汉做完手术后,婷婷原本紧握的手掌,终于打开了;在上海治疗时,医生说,“孩子还能说话,智力发育也正常,太难得了。”

      手掌打开了,就能握住笔;口中可以发声,就能诵读课文。为了让孩子正常生活,汪桂月动起了让婷婷读书的念头。2013年9月3日,8岁的婷婷走进校园。

    奶奶的陪伴和同学们的关爱,让婷婷备感温暖。周峰 摄(新华社发)

      “希望她能做个普通人”

      其实这些年,“背起”婷婷的,不仅仅是汪桂月日渐佝偻的脊背,还有众人的合力托举。小学时,为方便汪桂月照顾,班主任给了她一个“特权”,成为婷婷的同桌,帮着翻书、拿笔。中学时,学校给汪桂月安排了校工岗位。婷婷上课时,她就去打扫卫生,课间再返回教室照顾。如此一来,既能陪读,又能补贴家用。

    课堂上,班主任为婷婷答疑解惑。图片来源:铜陵日报

      让汪桂月肩头更有力量的,还有孙女的坚韧。初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全年级180名学生,婷婷考了60名。老师说,如果能保持住,有机会考取重点高中。这意味着,她离大学校门又近了一步。

      祖孙俩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不少好心人伸出援手,帮她们渡过难关。当地社保中心及时了解了汪桂月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号召党员同志自发捐款捐物。

      “我经常跟她说,等以后条件好了,要懂得感恩、回报社会。”汪桂月一直念着别人的好,她说如果没有这些温暖和善意,婷婷不会有今天。

    汪桂月用热水袋给婷婷暖手。周峰 摄(新华社发)

      8年间,婷婷从懵懂的幼童长成落落大方的花季少女,而汪桂月的鬓角却多了几缕白发。“我不指望她出人头地,我就希望她能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普通人。”汪桂月望着孙女,目光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