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邓成秀、杨传堂:“善行夫妻”照料残疾邻居23载 以“小善”铸就“大爱”
邓成秀,女,1964年7月生;杨传堂,男,1959年12月生,夫妻二人均为蚌埠市龙子湖区地委社区居民。2002年,尽管自家条件并不宽裕,但当他们得知邻居是一位残疾孤寡老人后,这对善良的夫妻便主动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23年风雨无阻,8000多个日夜,他们早已将老人视如亲人。在闲暇时间,他们还积极参与社区环境整治、路面执勤等志愿服务活动。获评“蚌埠好人”。
一次恻隐,结缘残疾孤寡老人
2001年末,邓成秀一家搬入地委小区,发现隔壁住着一位名叫万国霖的残疾老人。由于孤身一人且自幼残疾,老人的生活十分艰难。那年除夕夜,邓成秀如往常一般路过,看到万师傅独自坐在家中,心地善良的她便邀请万师傅到她家一同过年。那天,看到杨传堂家温馨的过年氛围,想到自己身体的缺陷、行动的不便、生活的艰难,万师傅一边吃着饺子一边落泪。看到此情此景,夫妻俩的恻隐之心让他们下定决心要一辈子照顾老人,杨传堂随即坚定地说:“万大哥,你放心,以后我们照顾你,只要我们有一口吃的,就绝不会让你饿着。”
实际上,夫妻俩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也没有正式的工作,膝下有三个儿女,只有大儿子在本地工作。杨传堂平时会接一些水电、泥瓦、搬砖的体力活,而邓成秀则打些零工,余下的时间还要照顾孙子,他们微薄的收入维持家庭已十分不易。但这对朴实善良的夫妻,自此之后,主动承担起照顾万国霖的责任。小区里每天都能看到夫妻俩帮老人送水、送菜的身影。白天,邓成秀推着万师傅在小区里晒太阳;到了晚上,杨传堂会给万师傅整理好房间再回家休息。当万师傅身体不适时,夫妻俩换洗脏污的衣服、床单也从未有过一丝嫌弃。
自从有了他们的照料,万国霖的家变得整洁干净,一日三餐变得有滋有味,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有趣。岁月流转,他们的坚持让原本没有血缘关系的两家,变得比亲人还要亲。
一份陪伴,胜过浓厚血缘亲情
万国霖不喜欢冬天,因为冬天早晨的水总是冰冷带霜,而对他来说,烧水这件“小事”也尤为困难和烦琐。“我年纪大了,腿脚也不方便,传堂每天都会提着暖水瓶把烧好的水送来。”万国霖回忆道。
为了方便万国霖,杨传堂还为他打造了适合的生活环境,灶台、洗碗池、浴室花洒、用电开关……屋内几乎所有能看到的设施都进行了“个性化定制”。万国霖的房子地势较低,每逢大雨,屋内就会进水,每逢雨季,杨传堂都会提前挖好门前的排水沟;下雪天时,他还会及时清理结冰的地方,并撒上炉灰,防止万师傅滑倒受伤。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万师傅病倒,夫妇俩立刻将他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由于治疗难度大,养护更需细心,有邻居劝夫妻俩放弃,毕竟他们非亲非故,但他们却坚持:“万大哥就是我们的家人,再难再苦也不能不管他!”
于是,杨传堂在医院守了万师傅七天七夜,背着他上下楼诊断、问医,忙前忙后,而邓成秀则负责每天给他们送饭,直至万师傅出院。出院后,每天去医院打针输液,也都是杨传堂背着来回。为了方便联络,他们还在万国霖家中安装了一部电话。
如今,82岁的万国霖老人依然生活得十分舒心,他逢人便说:“多亏了老杨两口子,没有他们,我根本活不到现在。”
一生坚守,弘扬小善大爱精神
多年来,夫妻俩一直怀揣着一颗“善小”之心,行善积德,以帮助别人为乐。
地委小区是个没有电梯的老旧小区。每天清晨,66岁的杨传堂就开始了他的独特“晨练”,拿着扫帚从单元楼楼顶开始清扫,直到一层。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这么多年习惯了,我就想趁着自己还有体力,发挥余热,为大家贡献点力量。”老杨笑着说。
在夫妻俩的影响下,万国霖老人也想为社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将来我要捐献自己的遗体。希望我也能帮助到更多人。”
从青丝到白发,夫妻俩的善行善举,不仅帮助了许多人,更影响、带动着更多人。2023年初,社区以他们为核心成立了“手拉手公益小分队”,60余名志愿者受他们的影响加入其中,不仅帮助万师傅的人越来越多,就连楼道安全隐患、巷口垃圾杂物、下水道积水等,无论事务大小,他们都会及时帮忙解决,周边居民对此赞不绝口,而这支队伍仍在持续壮大。
夫妻俩用自己的力量温暖着残疾邻居,也带动着身边人,让互帮互助的温暖在社区里不断流淌。
敬请关注“beats365官方唯一入口”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