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马岚:万里援非解困疾 一根银针写大爱
马岚,女,1983年生,中共党员,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针灸科副主任中医师。作为第5批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唯一中医医师,她远赴非洲开展“银针外交”,自学法语攻克语言关,在酷暑干旱环境中创新运用中医针灸技术,累计接诊3600余人次。帮助非洲培养本土医疗骨干,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获评“全国援外医疗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不忘初心不放弃的援藏
幼时,马岚的外公因中风长期卧床,经中医针灸治疗后逐渐康复。那小小的银针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令她深受触动,从此立志成为一名针灸医生。2011年,她如愿入职芜湖市中医医院针灸科,实现了儿时的梦想。2021年5月,医院发布援藏通知,心怀医者初心的马岚毫不犹豫地报了名。临行前,她将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托付给母亲照料。收拾行李时,女儿调皮地钻进大大的旅行箱,撒娇道:“妈妈,您带着我一起走吧。”马岚心中满是不舍,但她深知,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她也希望用自己的行动为女儿树立榜样。
初到海拔4200米的西藏错那市藏医医院,高原反应给了她一个下马威——呼吸困难、鼻血不止、浑身乏力。然而,艰苦的环境并未磨灭她的热情。她发现当地关节病、脊柱病患者众多,但因缺乏针灸医生,许多病症迁延不愈。于是,她运用温针灸、艾盒灸、火针等技术,为患者缓解病痛。当地医生对她的技艺赞叹不已,纷纷向她请教。马岚总是倾囊相授,耐心指导,帮助提升当地医疗水平。援藏的3个月里,高原反应、地震、泥石流困难重重,但马岚从未退缩。她主动深入偏远地区开展义诊,累计服务240人次,举办公益讲座12次,带教查房16次,推广中医技术4项,并提出多项病房管理建议,为藏区医疗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小小银针架起中布友谊桥梁
2022年3月,中国红十字会招募援非针灸医生,马岚再次主动请缨。援非医疗队员需通过严格筛选,首当其冲的便是“法语关”。为此,她利用业余时间从零开始学习法语,常常在值完夜班后的凌晨,仍坚持背诵单词。凭借过硬的针灸技术和优异的法语测试成绩,马岚成功入选第5批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布基纳法索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条件极其艰苦,马岚是医疗队中唯一的中医师。临行前,一位曾受她治疗的老木匠特意赶制了10个精巧的艾盒送给她,这份饱含深情的礼物让马岚倍感温暖。2022年8月,她抵达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负责康复理疗科中医门诊工作。除了恶劣的环境,当地频繁的停水停电使她擅长的电针、热疗灯等设备无法使用也让马岚头疼不已。面对挑战,她查阅资料、请教名师,转而采用传统针灸结合艾灸、刮痧等疗法,成功为患者解除病痛。
在布基纳法索,一开始接受中医疗法的患者并不多,一位患者被腰痛症状困扰很久。当他第一次看见马岚拿出了针灸用的银针,紧张地连忙摇头:“不要这个。”马岚通过真诚的沟通和专业技术让患者在接受了针灸、艾灸等中医诊疗手段后,腰痛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来的时候是愁眉苦脸,走的时候是笑着的。”马岚目睹了很多当地民众对中医态度的转变:从最初的半信半疑,到最后的肯定和信任。
一位年事已高的高位截瘫患者,家人纠结许久还是不敢动手术,决定来中医门诊试一试。马岚仔细询问老人的病情,使用不同中医器具,针灸、拔罐、艾灸、耳穴等轮番上阵,并且常用法语安慰鼓励老人。经过多次精心治疗,老人从最初完全依赖轮椅行动,到后来竟然可以用辅助工具缓慢行走了。这让原本对病情绝望的老人激动不已,“我一定要让我的孙子去中国学习,学习和马医生一样的‘神奇中医’,学习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
马岚的真诚付出,赢得越来越多患者的信任,也收获了他们真心的回应。
让中医之花绚烂绽放非洲大地
援非1年多时间,马岚累计接诊3600 余人次。她充分发挥中医针灸的独特优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梳理出10多种常见疾病,在门诊开展的针灸、拔罐、中药外敷、艾灸、耳穴压丸、刮痧、刺络放血、火针等中医技术,有效缓解了当地流行的疟疾、登革热等带来的低烧症状。马岚顾不上自己,将风油精、驱蚊液等送给患者,预防蚊虫带来的流行疟疾。她也经常将衣服、鞋子和到处打听买来的足球送给当地孩子,希望当地孩子们在快乐运动中强身健体。心怀仁爱、技术精湛的马岚,渐渐成了当地颇有名气的“银针医生”,收到了越来越多感谢信、锦旗以及患者拍的感谢小视频。
除了诊疗,她还负责带教两名当地学生,从基础理论到实操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为让学生们掌握针灸要领,她甚至用自己的身体做“教学模型”。“扎在自己身上,他们才能学得更扎实。”她笑着说。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正是中国医疗援外的初心——为当地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一根银针,书写大爱无疆。马岚用行动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医疗援外精神,让中医之花绚烂绽放在非洲大地。她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敬请关注“beats365官方唯一入口”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