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周本祥、周本鸣:“周家班”两兄弟60载匠心传承民间吹打乐、声声唢呐奏响“中国元气”
周本祥,男,1950年12月生,宿州市灵璧县尹集镇菠林村村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菠林喇叭国家级传承人。周本鸣,男,1960年6月生,宿州市灵璧县尹集镇菠林村村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灵璧菠林喇叭省级传承人。兄弟二人自幼随父学艺,多年来潜心钻研,在菠林喇叭的传统吹打乐技艺中挖掘创新点,陆续推出《周家班》《江湖》等一系列兼具传统文化魅力与现代元气的作品,齐心带领“周家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用一脉风骨传承守护着中国传统民间吹打艺术。曾获评“宿州好人”。
60载匠心传承守护中国乡土音乐
“周家班”是土生土长于皖北大地灵璧县菠林村的民间吹打乐班,有六百多年历史。2014年,由“周家班”所传承的唢呐艺术——灵璧菠林喇叭,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周本祥和周本鸣兄弟分别是“周家班”第四代大班主周正玉的长子和第三子,自幼随父学艺,至今已有60余载,也是“周家班国际巡演团”主奏乐师、灵璧菠林喇叭标志性人物。
周本祥不擅长语言表达,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了他热爱的乐器演奏中,几十年的磨砺成就了他的音乐演奏技艺,能够运用大小唢呐、“把攥子”、“娃娃哨”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吹奏乐器进行绝活演绎。菠林喇叭原本有许多曲目因没有曲谱留存已经失传,周本祥硬是靠着年轻时的记忆一遍遍复原,恢复演奏了《凡字调》《庆贺令》《集贤宾》等近三十多首传承曲目。
作为“周家班”第五代大班主的弟弟周本鸣也曾做过其他工作,但对唢呐艺术的热爱让他决定专心传承唢呐技艺。“许多优秀的唢呐曲目,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要想将它们继续传承下来,还是得靠人。如果没有后继力量,才真的是‘岌岌可危’了。”周本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对技艺的创新,还加大了对菠林喇叭的推广和传播,潜心带领从民间乡野中走出来的乐班走向世界。
如今,菠林喇叭既延续传统技法又不断创新发展,每当唢呐吹响,犹如刮起一阵带有泥土芬芳的风,给观众带来乡村生活的百般滋味。“他们的演奏可以直抵人心。”一位观众看后表示,“从他们的身上,能真切地感受到我们传统音乐文化的力量。”
在世界舞台奏响“中国元气”
和众多传统技艺一样,熟练掌握菠林喇叭必须经过千锤百炼的钻研和练习。在周本祥、周本鸣的带领下,“周家班”子弟们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经常练到手指磨烂,嘴唇开裂。
“周家班”擅长的唢呐吹打是重型吹打,而专场音乐会每场几乎都要进行两个多小时,耗费的体力巨大,看他们在台上倾情吹奏毫无倦意,甚至有观众问他们是不是练过功夫。而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精湛的技艺展示正是周本祥和周本鸣对“周家班”的基本要求。有人问周本鸣,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走下去?“中国人对西方音乐非常了解,但是西方人对中国音乐却了解不够……我们希望可以通过这个‘乐’,增进彼此的了解”,周本鸣说。为此,他们精益求精,力求在每一场演出完美呈现。
敬请关注“beats365官方唯一入口”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