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潘正媛:女大学生捐髓救父,用反哺之私诠释孝老爱亲人间真情
潘正媛,女,2002年8月生,淮南市田家庵区龙泉街道铁三处社区居民,淮南师范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2024届毕业生。2023年6月,潘正媛父亲被确诊急性髓系白血病住院治疗。为了帮助父亲战胜病魔,当时在读大四的潘正媛一边备考硕士研究生,一边频繁往返于淮南与南京之间,在骨髓配型仅为半相合情况下,于2024年1月捐献造血干细胞,为身患白血病的父亲迎来了治愈的希望。曾获评“淮南好人”。
“病痛与苦难不能打倒我,我会与它抗争到底!”
潘正媛从小生活在一个温馨的四口之家中,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家里有疼爱她的父母和温柔善良的姐姐,她在亲情的呵护之下快乐成长。
天有不测风云,2023年6月的一天,正在搬运货物的父亲突感身体不适,被紧急入院检查。随后,父亲被确诊白血病的噩耗击碎了这个四口之家的幸福生活。作为家里的小女儿,正在准备考研、憧憬光明未来的她,瞬间感觉自己的人生跌入了谷底。可命运并未给她伤心难过的时间,她当机立断和姐姐一起带着父亲前往江苏省人民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她一边陪伴父亲积极治疗,一边准备考试,不断在学校与医院之间来回奔走。
8月份,父亲病情再次加重,医生遗憾地告诉潘正媛一家,父亲治愈的可能性小于20%,已经没有治疗的必要了,劝说他们放弃。一家人燃起的希望在此刻又破灭了,可是潘正媛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父亲,决定和家人一起寻找新的治疗希望。
不幸接二连三,在即将转院之时,潘正媛本人又被查出来身体长了肿块,必须接受手术。一个是被医院拒绝治疗的白血病患者,一个是身体长有肿瘤的患者,母亲和姐姐互相打气陪着潘正媛和父亲一起治病。在家人的陪伴下,潘正媛果断接受手术,想要尽快恢复以便照顾父亲。
“父亲给了我一次生命,我也要给父亲一次新生”
父亲的病情严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的救治方法,但是转院后父亲病情急转直下,中华骨髓库中还未找到合适的骨髓配型。严峻的形势让潘正媛焦急万分,主治医生给出了用子女半相合骨髓配型来尝试治疗的方案,但是由于半相合配型的排异概率较大,所以治愈率也比较低。
哪怕治愈的概率渺茫,她也要为自己的父亲争取那一线生机。潘正媛考虑自己比姐姐年轻,恢复能力更强,决定由自己来捐髓救父。“无论有多难,我永远不能放弃拯救父亲的机会。”潘正媛坚定地说。
为了尽可能确保移植手术的成功,潘正媛一边努力备考,一边注重锻炼身体和调整饮食。肿瘤切除后,为了自己的身体指标尽快达到移植标准,在那段艰难的时光里,她吃了无数颗药物,难受了无数回,但是一想到父亲,她就有了无尽的力量与勇气,再多再难吃的药也吃得下去。经过休养调理,她的身体指标终于达到了移植标准。于2024年1月3日入仓,为骨髓移植做准备。1月17日手术开始,在接连两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干细胞采集后,潘正媛终于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为父亲完成了骨髓捐献。
“至暗时刻,榜样给了我无穷的力量”
潘正媛在校期间经常去建在学校的淮南好人馆参观,倾听好人的故事,把他们作为人生的榜样,激发自己不断成长,在校期间她成绩优秀获校奖学金,热爱公益多次参加志愿活动,响应号召无偿献血。
在人生至暗的时刻,好人馆里的每一位榜样都给予了她无穷的力量与勇气,跨国捐髓救人全国道德模范张宝,用爱唤醒植物人弟弟……他们的故事都深深地鼓舞着她。
风雨之后,潘正媛再次来到好人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这虽然不是我第一次聆听他们的故事,但在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再次站在馆内参观学习,心中更是多了几分深刻。”如今她也被评为“淮南好人”,成为这榜样中的一员。
上天终于眷顾了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父亲骨髓移植手术后虽然有一定程度的排异反应,但是出现了明显的好转,病情也逐渐稳定了下来。5月1日,经过四个多月的恢复治疗,潘正媛父亲终于达到了出院条件,看着父亲一天天好起来,潘正媛一家人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相关部门也给予了救助帮扶,整个家庭重新燃起了希望。
敬请关注“beats365官方唯一入口”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