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赵正光:“残疾巧匠”21载无偿为困难邻里修补衣物 资助3名困难学子完成学业
赵正光,男,1979年4月生,淮北市濉溪县濉溪镇闸东社区居民。赵正光自幼因患小儿麻痹症落下双腿残疾,只能靠手摇三轮车行走,但他不曾向命运低头,主动学习,熟练掌握了缝补、修鞋、配钥匙等技能。21年来,赵正光坚持无偿为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生活困难的居民修补衣物,还拿出积蓄创建了淮北市春风公益协会,多年来带领志愿者们开展关爱孤寡老人、残障儿童行动120余场次,一对一累计资助15名困难家庭儿童。2019年11月获评“淮北好人”。
一辆三轮车 承载着爱心和希望
2024年1月10日上午,室外最低气温近0摄氏度。在淮北市濉溪县交通局附近的一处小区外,一辆挂着“拥军”字样的三轮车倚着路边停靠。车子经过简单改装,四周和顶部加了遮挡,车里有缝补工具。此时,赵正光正坐在车里,低着头为往来市民缝补衣服鞋子。由于他修东西认真、服务态度好、价格实惠,生意还算不错。
“我不想让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只有学得一技之长才能自力更生”赵正光如是说。他对生活积极乐观,从寻师、拜师到学成,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学到了缝补衣物、修鞋、配钥匙的好手艺,还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摆起一个修补小摊,出行方便,风雨无阻。
“小区旁有个残疾人,虽然是个男同志,但很会做针线活,还会绣花。”从刚开始的零星顾客,到如今诸多回头客迎门,居民们对赵正光的手艺赞不绝口。
“只要勤快,肯下功夫,就能养活自己和老母亲。”如今,赵正光凭着他一双勤劳的双手,生活越来越好,并尽己所能地帮助他人。附近居民里,谁家低保困难、哪家遇到了难事、谁是孤寡老人,赵正光得知后都会免费为他们缝补衣物。
一件小事 倾注着真情和付出
“辛苦了,大老远地让您过来。”在市公安消防支队相山区支队和濉溪消防大队营区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感谢声。每隔一段时间,赵正光都会主动上门,义务为消防官兵缝补衣物。
赵正光的这一善举,始于2003年。
一天,几名消防员拿着破损的作训服,一路打听找到了赵正光的摊点,请他帮忙修补。在闲聊中,赵正光了解到消防官兵的作训服因为高强度训练和灭火救援,经常被磨破刮烂。一直有拥军情怀的赵正光开着三轮车来到营区,表达了为官兵义务缝补衣物的意愿,并得到感谢与支持。从那以后,每隔20天左右,他都会来到营区,一针一线缝补消防官兵破损的衣服和鞋子,一缝就是21年。
“我能做的只有免费帮助大家缝补衣物,以此感谢他们为守护这座城市作出的努力和付出。”赵正光说道,这件“小事”,他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一群好人 温暖着一座城市
公益之路越走越宽,与赵正光同行的爱心人士也越聚越多。
赵正光身残志坚、乐于助人的事迹,在爱心志愿者之间广为传颂。在他的引领下,300余名志愿者开展关爱孤寡老人、困难学生等各类爱心公益活动120余场次。大家相互影响、互相支持,形成一股正能量,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爱心如同涓涓溪流,汇集成一份暖暖的大爱。
2017年,小晴(化名)跟随爷爷生活,家里平时靠捡废品为生,日子过得艰难。爷爷大字不识,无法辅导孩子功课。赵正光了解到情况后,联系到一名学校老师志愿者,主动帮助辅导作业、上门照顾孩子日常生活。
濉溪县临涣镇一个孩子家庭特殊,跟随姑姑长大,性格敏感自闭。掌握情况后,赵正光不定期到孩子家中,与他面对面交流,耐心开导,陪伴他一起做饭、写作业。孩子渐渐愿意说话,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2022年如愿考上了大学。
21年来,身残志坚的他,摇着三轮车铿锵地走在公益路上,他在梦想的道路上努力奔跑、撒播爱心,继续着用爱传递爱、用爱温暖爱的励志故事,为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奉献着光和热。
敬请关注“beats365官方唯一入口”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