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戎成秀:“好妈妈”照顾三代四位患病亲人27载,用艰辛与善良诠释人间大爱
戎成秀,女,1968年8月出生,阜阳市阜南县中岗镇西街民族社区居民。她是母亲,27年如一日用爱为智障女儿撑起生命的天空;她是妻子,不离不弃照顾因病瘫痪的丈夫;她是儿媳,无微不至亲生女儿般赡养公婆。27年来,戎成秀耐心细致地照顾着4位生活不能自理的亲人,用善良和坚守重新点燃了全家人的希望,三代人齐心呵护着家的幸福和温暖。2023年10月获评“阜阳好人”荣誉。
为母则刚,瘦弱脊梁撑起智障养女生命天空
卢梦艳是戎成秀顶着压力收养的一个智障女孩,虽已近而立之年,但言谈举止仍和幼儿一样。从幼儿到成人,27年来,戎成秀悉心照顾着养女的生活起居,包容着她的喜怒无常。
由于梦艳有智力障碍,吃饭睡觉都不安宁,有时突然发病就会对人又抓又咬,把汤药、饭菜弄得到处都是,戎成秀总是边清洗打扫,边安慰女儿。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一个有病的孩子,需要更多的爱和心思,戎成秀便想方设法的去教育她、开导她。为了教梦艳学走路,每天劳作之余,戎成秀就坚持拉着梦艳学站立、迈步,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戎成秀不知道手把手教了多少次。
日复一日,梦艳似乎感受到母亲的良苦用心,戎成秀的付出也得到了回报。梦艳学会了走路,发病的次数越来越少,情绪也越来越稳定。到了十几岁,她竟能学着像妈妈一样给奶奶端水、扶着奶奶走路了,还会力所能及地做些简单的家务。
每当听到村里人夸赞“傻闺女”变懂事了,戎成秀总是很欣慰,“母女一场,这是俺娘俩的缘分,只要她好好的,听她叫我一声妈,我就值了!”
相濡以沫,不离不弃重燃瘫痪丈夫生活希望
10年前的一天,戎成秀的丈夫卢佳山因脑梗导致肢体瘫痪生活无法自理,对这个家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
丈夫身高1.75米、体重150斤,戎成秀每次帮丈夫翻身、按摩、擦洗身体一套程序下来,都累得满头大汗。多少次,她在扶丈夫往轮椅上坐时,因为支撑不住远超自己体重的丈夫,夫妻俩重重摔在地上,卢佳山瘫软地坐在地上,无奈地看着戎成秀一次次吃力地试图将他抱起,堂堂七尺男儿竟懊恼地哭出了声。而戎成秀却揶揄地说:“都多大年纪了,有啥好哭的,这不还有我吗?”
瘫痪之初,卢佳山因无法接受自己瘫痪、失语的现实,脾气变得越发暴躁,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愿再拖累着活下去。每当丈夫对生命绝望时,戎成秀便会语重心长地跟他说起他们的幸福往事,说起他们“一家人就要在一起”的诺言,鼓励丈夫振作起来,陪着他积极康复锻炼。十年如一日,在戎成秀的悉心照料和亲情陪伴下,卢佳山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渐渐地有了好转,心情逐渐好起来,人开朗了许多,说话的能力慢慢恢复,可以用简短的字词与人交流。
了解戎成秀的人,都会由衷地钦佩她的毅力和耐心,也会为她多年的辛劳与不易动容。戎成秀却很淡定的说,“维持这样一个家,难,肯定难。但我们是一家人,我怎能忍心放弃。”
突破世俗,拳拳孝心陪护瘫痪公爹安享晚年
3年前,戎成秀公爹因为中风全身瘫痪,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两个女儿隔三岔五地都会过来看望照顾,但毕竟远水不解近渴,照顾老人的重担更多的压在了戎成秀身上,公爹穿衣、洗漱、喂饭,生活起居,事无巨细。为了让老人吃得有营养,即使是一碗白米粥,也要搭配上蔬菜和肉沫。
在戎成秀和老人的两位女儿的共同努力下,老人的居住环境始终保持着整洁与清新,没有一丝异味。尽管老人长期卧床,但在她们的精心护理下,老人没有出现褥疮,身体状况良好,面色也显得红润健康。
然而磨难似乎过分眷顾这个坚强善良的女人。戎成秀的婆婆因家庭遭受一次次打击和年龄的增长,精神受到刺激,患上了严重的老年痴呆症,一时清醒一时糊涂,戎成秀身上又多了一份照顾生活无法自理婆婆的重担。
戎成秀的父母也已耄耋之年,距离她仅几里地外,分身乏术的她一年却难得回趟娘家。小女儿卢思雨从小目睹母亲的操劳与辛苦,为减轻家庭负担早早踏上了外出挣钱的打工之路。“我这辈子上对不起爹妈,没有尽到女儿的孝道,下对不起小闺女,为了这个家,十几岁就一个人在外打工挣钱补贴家用……”说着说着,坚强的她潸然泪下。
面对家中智障女儿、肢体瘫痪丈夫、全身瘫痪公公和老年痴呆的婆婆,戎成秀乐观地接受现实,始终扮演着好妈妈、好妻子、好儿媳的角色,全力照顾着他们。只要有空余时间,戎成秀还会到家附近的服装厂争取点零活拿回家做,挣点零钱改善家人的生活,为家人添置新衣,贴补家用。一年到头,家里家外,忙忙碌碌,不管多忙多累,她从不叫苦,积极地面对每一天,面对现在的生活。戎成秀说:“现在日子虽然过得紧巴,但党和政府一直都很关心和照顾我们,还有邻居的帮助,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我就知足了。”
一传十,十传百,戎成秀的事迹感动着附近村庄的群众。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阜南县中岗镇西街社区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的淳朴乡风日渐浓厚……
敬请关注“beats365官方唯一入口”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