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王静:“80后”孝女倾心照料患病至亲 演绎“你养我小我养你老”人间佳话
王静,女,1987年3月生,中共党员,滁州市技术监督检测中心工程师。多年来,王静精心照顾突发脑梗瘫痪在床的父亲,直到父亲逐渐康复可以慢慢行走;带着患癌的妈妈和公公四处求医、陪伴治疗,直至他们安然离世;悉心侍奉心脏衰竭反复住院的外婆走完人生最后一程,她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孝”和“爱”的传统美德。先后获评“滁州市道德模范”,其家庭获评“滁州市文明家庭”荣誉。
至亲患病不离不弃
2010年,王静刚结婚不久,父亲突发脑梗,瘫痪在床。她看到一生要强的父亲情绪日渐消沉,急在眼里、痛在心里,与丈夫商定,每天都去父母家,帮忙做家务,陪伴父亲进行康复训练。经过一年悉心照顾,父亲可以慢慢行走甚至能帮忙做些简单家务,恢复状况连医生都觉得是个奇迹。小两口终于卸下了心里的负担,小家庭也迎来了新成员,三口之家其乐融融。
2017年初,王静的妈妈和公公先后被查出患有卵巢癌和肺癌,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打乱了这个幸福的家庭。面对尚小的孩子、患病的至亲、繁杂的工作,夫妻俩一时手足无措。“当时,我觉得天塌了,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幸好有组织和同事们的关心,我们都挺过来了。”如今,当王静回忆当时的困境,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
王静抹去眼泪,坚持自学医学知识,面对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无数个深夜,她一边查阅资料、一边整理病历材料,制作成专门文档,并通过网络、微信等平台联系各地专家。她和丈夫商量兵分两路,丈夫陪公公前往南京就诊,她则陪妈妈前往上海就医。往返上海至少需要2天时间,那时小女儿尚在哺乳期,有时父亲和婆婆主动提出陪同前往上海。
每次陪妈妈去上海,王静从早上6点多就开始办理取号、问诊、拿药、约化疗等手续,直到中午。忙好后再与婆婆汇合,给孩子喂奶、给大家买饭,晚上大家都入睡后,王静又开始着手处理工作。“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让我喘不过气来。有时实在扛不住了,就偷偷躲起来哭。”妈妈和公公都是肿瘤晚期,但是在父母面前,王静未曾掉过一滴眼泪。在全家人彼此扶持、不离不弃的努力下,妈妈和公公的病情得到初步缓解。
竭尽全力医治亲人
2018年5月,公公病情再次恶化,母亲也接受了第二次开腹手术,王静的爱人被组织部门选派至来安县半塔镇邢港村挂职第一书记。她每天变着花样做公公爱吃的饭菜,把药按时放到公公床边,赶上公公在滁州化疗期间去洗手间,王静就成了临时的“输液架”,她无微不至地照顾公公。可是2019年8月底,公公还是因病治疗无效离世。
2019年底,妈妈的病情也再度加重。王静连续4次赶夜班火车陪妈妈赴杭州和北京求医,她的诚心和孝心感动了医生,在杭州,医生为妈妈做了第4次开腹手术,之后王静的妈妈又经历了8个疗程的化疗,可是病情还是在恶化。王静了解到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的先进性,为更好掌握妈妈病情,她还学会了看CT片子。王静始终精心照料妈妈,合理把握治疗节奏,杭州的妇科专家感念王静的孝心,和她成为了朋友,并同意她的妈妈因身体原因奔波杭州吃不消情况下,就在滁州治疗,每次用药前杭州医生均给予用药建议。通过查阅资料和基因检测比对,王静欣喜地发现妈妈符合pd1免疫治疗的部分指症,滁州当时还没有此种药物,王静积极联系合肥药物供应商,每次从合肥通过专用医用快递送到滁州,让妈妈的生命再次得以延长。
2021年7月底,王静的妈妈因突发药物性肠梗阻离世。4年半时间,主治医生称若是没有王静,妈妈则不可能创造卵巢癌晚期病人的生存奇迹。妈妈离世后,王静特意换了一套带有电梯且大些的房子,让腿脚不好的婆婆和行动不便的父亲与他们同住,安享晚年。
2023年春节后,王静的外婆因心脏衰竭在滁州需要反复住院,她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照顾外婆的责任。她每天中午下班后,接上放学的孩子一起给外婆和父亲送饭。这几年,王静也成为了家庭中的“小医生”,她常与外婆的主治医生探讨病情,为外婆购买吸氧机等医疗设备放在家中,做外婆喜欢吃的饭菜,看着外婆咧着没牙的嘴如同孩子般开心的笑容,她深切地感受到那是妈妈托付给她的使命和责任。
言传身教传家风
王静勇挑家庭重担,支持爱人去村里任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道,两个孩子也耳濡目染,在家里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在外婆和爷爷患病期间,总是积极为老人倒水、捶背、做家务、送饭至医院、还陪着老人一起进行康复训练。
王静身体力行传家风,先后参与“七进”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传承好家风”等宣讲活动43场。工作中,王静勤奋上进,在单位筹建国家电子元器件质检中心时,主动报名参加科研团队,为滁州成功创建首家“国字号”质检中心贡献青春力量。她还牵头发起滁州检验检测“小检课堂”志愿服务项目,积极开展消费品质量安全科普,受到人民网、安徽日报等媒体关注。
坚强乐观的王静用自己柔弱而坚实的臂膀,担负起新时代家庭好成员的责任,用至情、至爱、至孝的行动完美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诠释了平凡而伟大的人间真情。
敬请关注“beats365官方唯一入口”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