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臧永元:40载坚守承诺不懈追寻 成功为21位烈士正名
臧永元,男,1941年5月生,中共党员,宣城市郎溪县姚村镇夏桥村村民。1975年,臧永元从部队转业回郎溪工作,“退伍不褪色”的老兵本色支撑着他踏上了为烈士“正名”的征途,漫漫40余载追寻路,他累计为21名烈士追认正名。现在,83岁的臧永元仍经常在姚村苏维埃政府旧址为参观者讲述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先后获评“宣城市道德模范”“宣城好人”荣誉。
每天7时,81岁的老兵臧永元已经穿戴整齐,戴着旧式的老花镜,准时坐在书桌前,翻阅《文摘周刊》《中国剪报》等报刊。书桌的一边,整齐地摆放着100多本笔记本。这些笔记本中,有姚村暴动情况记录、赤卫队员详细情况介绍、知情人士的回忆录,还有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追认烈士的批复件等。
“这些笔记本是我的宝贝,也是我的财富。它们见证了我为烈士的正名之路。”只要有人提出“参观”这些笔记本,臧永元总会这样介绍。“我从1979年开始为参加姚村暴动的烈士正名。到2021年11月,21名烈士追认正名全部批复完毕。21名烈士,终于可以安心长眠了。”
背负嘱托 吹响正名“集结号”
1930年的夏天,郎溪姚村红旗猎猎,呐喊声声。农民赤卫队高举镰刀斧头,掀起一场暴动,创建了郎溪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姚村苏维埃政府,这是姚村最鲜明的红色记忆。
“姚村有很多先辈在暴动中牺牲,”1979年,臧永元从部队转业回郎溪工作后,身为牺牲队员遗孀的母亲多次嘱咐其帮姚村赤卫队队员们申报烈士身份,臧永元这才惊奇地发现,被当地老百姓口口相传、视为楷模的革命先辈们,却一直没被认定为烈士。
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意,怀着对家族的情意,臧永元做出了一个决定:为牺牲的姚村赤卫队员“正名”。
自此,臧永元踏上了长达40多载的漫漫追寻路。
“正名”,首先要确定所有牺牲的姚村赤卫队员的姓名。“敌我斗争激烈时,为了保证安全,很多材料都销毁了,不少队员献出生命却无人知晓。”那时,臧永元利用周末时间四处走访调查。他根据母亲的回忆,走遍了姚村夏桥的每一个角落,前后找到了60多名知情人,最终确认了家乡有21人参加赤卫队,在姚村暴动中牺牲。
他们分别是:李同洲、阮大佑、阮开全、费新海、吴清福、张官成、熊恩才、陈建富、张传和、彭本富、阮大任、傅正楷、马国太、谈本杰、何元成、刘海、江玉成、陈家洪、王大成、姚大牛、戴四娃。
1981年4月21日,臧永元将调查收集的21人的材料,上报到郎溪县民政局和省民政厅。遗憾的是,因为缺少认定资料,第一次申报并没有成功。1982年,赤卫队员遗属张清福在自家老宅的墙缝中,发现了一份当年赤卫队开会人员的画押名单。他找到臧永元,两人将这份珍贵的资料交到郎溪县党史办,相关资料得到进一步完善。
退休之后,臧永元更是将全部精力放在追寻之路上。2011年,臧永元又进行了第二次申报,但由于年代太久远,也没能等到好消息。
几次申报不成,不少人劝臧永元别认死理,可他没有放弃。他一遍遍到档案馆、纪念馆查阅史料,联系当地新四军后人、志愿者,深挖历史细节。“当年赤卫队员为了农民打天下,不怕流血牺牲,我为他们做这点事,无怨无悔。”
2013年,臧永元和一批赤卫队员遗属商量后决定,第三次先申报当地党史资料记载较完整的8位赤卫队员:李同洲、阮大佑、阮开全、费新海、吴清福、张官成、熊恩才、陈建富。
精诚所至,金石可镂。2014年5月20日,安徽省民政厅发出《关于同意追认陈建富等八名同志为烈士的批复》。
牺牲80多年后,在藏永元坚持不懈的努力下,这其中的8位革命烈士终得“正名”。
信守承诺 坚持“一个不能少”
完成家族嘱托的臧永元并没有停下脚步。“13位英雄的遗属们也还苦苦等待着,我不能就甩手不管了。”
一个都不能少!这是臧永元给自己、给烈士们的承诺。
之后的岁月里,臧永元继续为其他13位烈士奔走着。“申报烈士的程序非常严格,材料需要层层上报和批复。”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夏和斌告诉记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知情人士相继去世,申报之路越来越难。
但臧永元和当地相关部门都没有放弃。2016年到2019年,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和臧永元一道,3次赶赴省民政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咨询、完善相关认定。
这份坚持迎来了更多人的努力。
“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去为这些英雄做些事情。”据郎溪县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他们对郎溪姚村暴动进行了更深层地挖掘,通过多次走访调查,出版了《郎溪暴动》(续)。最终,在当地的党史上,正式记录下了这13人的相关事迹。
2021年5月21日,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最新收集的资料,上交到了上级部门。
令人激动的是,经过层层审核,11月19日,郎溪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终于收到了13位烈士追认的批复。
同样期盼着好消息的,还有烈士马国太的女儿马菊英。今年已经98岁高龄的马菊英,是13位烈士中唯一还在世的直系亲属。“太好了!真的太好了!国家没有忘记他们,我父亲他们可以安心长眠了。”接到信息后,老人家在电话中泣不成声。她说,自己和家人一定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荣誉。
追寻40载 只为一个圆满交待
“坚持了40多年了,我对家人、对21位烈士终于有一个圆满的交待了!”回顾多年的申报之路,老党员臧永元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不管是对臧老,还是对我们当地来说,21位烈士申报成功都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大事。”夏和斌表示,每一位英雄都会被铭记。再过不久,在夏桥村的“姚村苏维埃政府旧址”展览馆内,21位烈士的姓名将被一起刻在“岁月留痕 睹物思人”展板的“英名录”上。每一个走进展馆的人,都能清楚地看到他们的名字。
绿水青山慰英灵,在距离姚村苏维埃政府旧址一公里处的青苔岭上,目前正在兴建一座烈士墓园。姚村镇内有墓可迁的13位烈士,将在那里集中安葬,安然长眠。
青山有幸埋忠骨,岁月从不负忠烈。跨越40载的追寻,追寻的不仅仅是一个称号、荣誉,更是一种对革命先辈的敬意、一种对先烈精神的礼赞。
臧永元耗尽半生时光,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诚实守信的高尚情操,守护革命历史,让红色精神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
敬请关注“beats365官方唯一入口”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