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马毛姐:渡江战役英雄少年新中国历史见证者
马毛姐,女,1935年9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无为市马家坝村人。1949年4月,年仅14岁的马毛姐参加了著名的渡江战役,她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运送解放大军渡江,负伤后仍然坚持战斗,被评为“渡江英雄”和“支前模范”,伟大领袖毛主席签字表扬。她荣获国家“七一勋章”“安徽好人”等称号。
少年英雄不畏险争当渡江第一船
马家坝村,是安徽省无为市下面紧靠长江的一个小村子,1935年,马毛姐出生在这里的一个渔民之家。马毛姐从小就跟着共产党员哥哥一起,利用自己小孩子的身份为大人搜集情报,是一个非常机灵的“小小情报员”。淮海战役结束以后,解放军三野的第24军、25军和27军共约20万人陆续到达了无为县境内,开始渡江作战前夕的紧张备战阶段。渡江,最需要的就是船只。马毛姐知道情况后,和哥哥开始一家一户去做宣传动员,解除大家的顾虑。村民们纷纷踊跃地把自家的船只贡献出来。有些富人担心送解放军过江会丢了自己的性命,偷偷摸摸把船给沉了。了解到情况的马毛姐就和哥哥一起,组织人把这些沉船打捞上来交给解放军。他们手把手教解放军战士如何驾船、游泳救生等基本技能,得到了解放军战士的肯定与喜爱。
1949年4月毛主席发出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大军马上行动起来,准备渡江作战。作战前一天,解放军渡江部队动员第一批渡江作战突击船。在战争中,突击队往往意味着牺牲,甚至有全军覆没的危险。马毛姐一家并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危险,但他们没有犹豫彷徨,率先报名,勇敢承担了“渡江第一船”的任务。在夜色的掩护下,马毛姐家的渡江第一船静悄悄地向对岸驶去。快到江中心的时候,船只被敌人发射的照明弹发现,对岸的敌人立刻猛烈地向渡江突击队开枪开炮。一块弹片也划中了马毛姐的右手臂,鲜血一下就流了出来,简单包扎后,马毛姐更加勇敢地迎着敌人的炮火,拼力驾船向对岸驶去。在敌人的炮火下,20多分钟后,马毛姐家的船只把第一批突击队员安全送达长江南岸。这个时候,意外出现了,敌人隐藏在岸上的碉堡里,突然伸出了机枪,疯狂地对突击队发起了压制性射击,战士们被敌人的子弹压得抬不起头来。一筹莫展之时,马毛姐自告奋勇地说,我熟悉这里的地形,我给你们带路。两名解放军战士就跟随马毛姐神不知鬼不觉地迂回绕到了碉堡背后,将碉堡顺利炸毁,扫清了解放军登陆上岸的拦路虎。当晚,马毛姐一家来来回回往返6趟,运送了近百名解放军战士,还在江水里救起了几名不慎落水的解放军战士。运送完解放军战士,马毛姐又开始驾船为前线运送作战物资,一直到渡江战役胜利结束。机智勇敢、年龄最小的渡江英雄马毛姐被巢湖军分区支前司令部授予一等功臣和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她的英雄事迹登上了《皖北日报》,她的船也被称为“渡江第一船”。
英雄事迹广传颂主席接见赠其名
14岁马毛姐的先进事迹很快就在社会上传颂开来,成为人们争相学习的先进人物,可她认为这都是自己应该做的。让马毛姐意想不到的是,1949年开国大典前夕,她收到了一封来自首都北京的特殊邀请函,是邀请她进京参加开国大典仪式的邀请函,里面还有毛主席的亲笔签名。非常遗憾的是,父母觉得当时的马毛姐太小,让她一个人去遥远的北京,实在不放心,就没有同意她去。马毛姐与开国大典失之交臂,成为其一生的憾事。1951年9月20日,国庆节前夕,马毛姐又收到来自北京的邀请函,再次请她进京参加国庆庆典。这封弥足珍贵的邀请函,同样还是毛主席亲笔签名。这一次,马毛姐再也不想错过这难得的机会了,在她的软磨硬泡下,父母终于同意她去北京参加国庆典礼。9月29日晚上,参加国庆庆典的各省代表团在中南海怀仁堂受到了毛主席的宴请与接见。马毛姐被选为安徽省代表团的代表,向毛主席敬酒,当两只酒杯相碰的那一刻,马毛姐流下了幸福的泪水。10月3日晚,参加庆典的代表们来到怀仁堂和国家领导人一起看戏。让马毛姐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被安排坐在了毛主席与周总理中间。这不但是马毛姐个人的荣耀,更是老一辈革命家对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做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的肯定!
戏曲开演前,周总理指着马毛姐,对毛主席说,她就是您邀请来的那位渡江小英雄。毛主席马上高兴地拉起了马毛姐的手,亲切地询问她的名字。马毛姐憋了半天才非常不好意思地说,我姓马,没有大名,在家排行老三,别人都叫她小三姐。一旁的陈毅老总开起了玩笑,哈哈,原来小英雄还是一位无名英雄啊。第2天,在代表团驻地休息的马毛姐被毛主席派车接到了在中南海的家里做客。见马毛姐的衣服太旧太单薄了,毛主席就让警卫员去找人为她做了一套藏青呢子衣服和一套花布单衣。毛主席说,“你是我们的小英雄,没有名字怎么行呢?我考虑了一下,想给你起个名字,你姓马,你的第一个名字就随我的姓,叫马毛姐吧?”这位渡江小英雄,从没有名字的小三姐,变成了名闻天下的马毛姐吃饭的时候,毛主席还勉励马毛姐,“你这么小就很勇敢,现在还是渡江英雄,但不能骄傲,更不能翘尾巴啊。”临别时,毛主席还送给她一本精致的笔记本,在扉页上写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对毛主席赠送给自己的这些珍贵礼物,马毛姐一直舍不得用,把它们锁在一个木箱子里珍藏了起来。遗憾的是,1954年老家无为遭受了罕见的水灾,老家的房子也被水冲坏,那只珍贵木箱子也失去了踪影。
与新中国共成长兢兢业业度一生
1957年,马毛姐从巢县速成中学毕业,就投身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她铭记毛主席的话,从不以渡江战役英雄自居,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先后在合肥车站麻纺厂、针织厂、被服厂、帽厂、东风服装厂车间工作,历任车间主任、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党支部书记等职务。1976年担任合肥市服装鞋帽工业公司副经理、工会主席、党委委员,先后为“八一”电影制片厂、北京电视台、南京有线电视台、省市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录音、录像、拍摄渡江战役纪录片。深圳日报、安徽省日报经济版等多家报纸杂志发表了马毛姐同志回忆渡江战役英雄事迹文章。她还将当年在渡江战役时穿的棉袄和她的《学习日记》捐给安徽博物院,通过展览这件记载着枪林弹雨和历史功勋的破棉袄,向人们讲述着英勇无畏的江淮儿女用生命之船将百万子弟兵送到长江南岸的红色记忆。
关心青少年成长红色热情退休不褪色
马毛姐退休后仍旧不忘初心,她关心下一代的成长,经常深入中小学校,给广大师生作报告,号召师生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青少年进行"三热爱"教育。同时,她还担任渡江战役纪念馆义务讲解员,长期为孩子们普及共和国的辉煌历程。她非常注重和孩子们的交流方式,专门撰写孩子们喜闻乐见的革命家故事,进行红色革命文化教育,结合亲身经历,用感人故事引导年轻一代牢记党和国家历史、珍惜今天幸福生活、不断创造美好未来,彰显了一名革命功臣、优秀党员的崇高精神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意识。
2021年,马毛姐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荣获国家“七一勋章”。致敬词中这样写道:“马毛姐,一等渡江功臣,在渡江战役中,手臂中弹,依然咬牙坚持,6次横渡长江,运送3批解放军成功登岸,是闻名全国的渡江英雄,一生淡泊名利,默默为党工作。”这段文字,是对这位渡江英雄平凡而伟大人生的高度评价,也是对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永葆为民情怀的精准注解。
敬请关注“beats365官方唯一入口”微信公众号